<
y6h5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岳父关羽,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 > 第215章 我要打出王师之威!北府兵对北方兵,谁是骡子谁是马,决于此战!
    堂堂正正之师破之!

    这一句话,听得刘备瞬间热血沸腾。

    从徐州到荆州,从曹军到魏军,他与曹操的军队已记不清交锋了有多少次。

    哪怕自奇袭襄阳后就再无败绩,靠的也多是萧和的奇谋诡算。

    正面堂堂交锋取胜,尚未有一次胜例。

    他明白萧和的深意。

    此时他身为楚公,奉天子以讨不臣,挥师北伐收复中原,代表着乃是正统所在,麾下所统乃是王师。

    王师就要有王师的气魄,就要以正面交锋破敌的底气,就当打出王师该有的威风。

    光靠奇谋诡计是不行的,必须要靠硬实力打一个漂亮的大胜仗,方能令天下人信服,方能令北方士民畏服王师之威。

    “楚公,统也以为伯温军师所言极是。”

    “我军虽少于敌军,然我们的北府兵,乃是有两制激励的虎狼之士,斗志血勇焉是伪魏士卒可比。”

    “臣以为,六万对十万,我们依旧有胜算!”

    庞统也读懂了萧和深意,当即也出言赞附。

    黄忠等众将,尽皆热血狂烧,慨然请战。

    刘备顾虑一扫而空,豪然一拂手:

    “好,孤就依伯温之计,以六万北府王师,击破十万曹军,以扬我王师之威!”

    决断已下,众将无不磨拳擦掌,跃跃欲战。

    “楚公,我北府兵乃精锐之师,正面交锋确实不怵魏军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就算我军步战有优势,骑兵却始终是我们的短板,臣以为不可不防呀。”

    一片昂扬战意中,张辽却站出来提了个醒。

    作为曾经的曹魏大将,又最善统骑兵,张辽自然深知魏国的骑兵底蕴。

    此言一出,刘备不禁眉头微皱。

    身为幽州人,又多次吃过曹操骑兵的亏,他岂不知骑兵的威力?

    你北府兵再精锐,斗志再高昂,终究也还是血肉之躯。

    但凡血肉之躯,又抵挡得住铁骑一冲?

    “伯温,文远提醒的是呀,据咱们斥侯刺探,夏侯惇此番南下,至少带了有五千余骑。”

    “统军的骑兵,又是张郃这等河北上将。”

    “五千余骑,若是运用得当,足可击垮百万步军!”

    “孤以为,我们不可不有所筹谋防备才是。”

    刘备眼眸中透出一丝忌惮之意,目光看向了萧和。

    萧和的豪意收起,却是一笑:

    “楚公,还记得数月之前,臣请楚公召集兵匠,咱们暗中打造的那件武器了么,现下该是派上用场的时候了。”

    “夏侯惇若敢动用骑兵,我们就以那件武器,杀他一个措手不及!”

    秘密武器?

    刘备眼眸微动,蓦忽想起,惊喜道:

    “伯温,莫非当日你向孤进献那兵器,乃是深谋远虑,只为今日北伐,对付曹魏的骑兵?”

    萧和一笑,淡淡道:

    “其实也称不上什么深谋远虑,北军优势在骑兵,我南军优势在水军,此乃世人皆知之事。”

    “臣想我们只要北伐,意图谋取中原,势必就要过伪魏铁骑这一关。”

    “对付骑兵上上之策,自然是以骑制骑,然我们南方乏马乃事实,想要组建一支可与魏骑抗衡的骑兵军团,那也是不现实的。”

    “既无法以骑制骑,那就只能另辟蹊径,从别的方向来找补了。”

    刘备深以为然,遂再无顾虑,欣然道:

    “有这件克骑利器,孤就高枕无忧矣。”

    “传令下去,大军出盱眙北上,与伪魏决战!”

    眼见刘备信心如铁,庞统,张辽等人,却是蒙在鼓里,眼神猜测狐疑。

    萧和与刘备的“密谋”,显然是瞒着他们所有人,秘密之中进行,谁人也不知晓。

    众人心下皆是满怀好奇,猜想着他们这位神机妙算的萧军师,什么时候又化身成为了兵器大师,为刘备献上了秘密武器,竟能克制曹魏铁骑?

    眼见刘备也不透露,众人只得强按下猜疑,依令行事。

    于是六万北府兵于盱眙休整一日后,次日便沿泗水东岸北上,浩浩荡荡迎击魏军。

    …

    盱眙以北,魏营。

    中军帐内,一副淮南地图已高挂在帐中。

    “据我细作回报,刘备已率六万伪楚军,出颍口北上,迎战前将军所部。”

    “目下根据斥侯回报,进驻盱眙的伪楚军,乃是张飞所统的所谓北府兵,数量约有六万。”

    “据目前情报来报,仓舒公子的声东击西之策,确实已奏效,那刘备并不知是魏公亲统我东路军来攻盱眙,只令张飞统军来阻挡。”

    荀攸手指着地图,陈述着最新情报。

    为压制荀氏一族的权势,早在平定河北之后,曹操便将荀攸留置于冀州,将其调出了谋士决策层。

    而荀彧被迫辞官归乡后,荀攸抓住时机与荀彧切割,主动上表拥请曹操进位为公,深得曹操之喜。

    于是为弥补荀氏一族的不满,曹操便将荀攸重新调回了决策圈,此番南征也以荀攸为随军谋主。

    曹操微微点头,捋髯笑叹道:

    “大耳贼任人唯亲,张飞虽勇,却不过一有勇无谋的莽夫也,孤破之易如反掌也。”

    “看来收复淮南首功,非仓舒莫属。”

    “孤凯旋之日,也该立他为储,作为对他的奖赏了。”

    荀攸等众臣神色一动。

    曹操这是首次当着众臣的面,公开表示要立曹冲为储,为曹魏世子啊!

    看来这曹家储位之争,终于是要尘埃落定了。

    荀攸,乐进,张郃等谋臣武将,个个皆是人精,忙是顺水推舟,对曹冲狠狠一通吹捧。

    唯有杨修,却是脸色苍白,一阵的透心凉。

    “立储之事,就到此为止吧。”

    曹操将话题收回,目光重新落于地图,冷笑道:

    “张飞那厮虽为莽夫,却也该知我众敌寡的道理,多半会固守盱眙不出。”

    “公达,尔等还是议一议,孤如何拿下盱眙吧。”

    荀攸似早胸有成算,遂是笑道:

    “张飞手握六万兵马,若死守盱眙,我军自然强攻不易。”

    “以臣之见,我们当以引蛇出洞之计,想方设法将其从盱眙城中诱出破之。”

    “尔后再攻盱眙,便是易如反掌也。”

    曹操深以为然,遂问道:

    “那公达可有妙计,将张飞那厮引——”

    话未出口,虎卫匆匆而入。

    “启禀楚公,我斥侯来报,六万伪楚军已出盱眙,正沿泗水北上前来迎战我军!”

    曹操猛的站了起来。

    荀攸等众臣,无不神色一振,面露惊喜。

    不用他们使计,张飞竟然自己送上门来了?

    这是瞌睡了就有人给递枕头啊。

    曹操先是一惊,旋即哈哈大笑:

    “张飞此贼,果然是狂妄自大的莽夫,竟然不据守盱眙,主动上门来送死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天助孤也,天助孤也!”

    “哈哈哈——”

    众臣皆是振奋大笑。

    荀攸面露讽刺,冷笑道:

    “听闻这个张飞,素来是狂妄自大,自恃勇力,如今看来果然是如此。”

    “他既是弃坚城不守,敢主动来战,我们正好一战破其六万楚兵。”

    “盱眙唾手可得也!”

    曹操收起大笑,脸上已信心如狂,拂手喝道:

    “传孤之命,大军即刻拔营南下。”

    “孤此战,要尽歼六万楚兵,一鼓作气拿下盱眙,踢开淮南东大门!”

    号令传下,诸将无不振奋,皆跃跃欲战。

    俨然南征首胜,一场巨功,已近咫尺。

    唯有角落一人,却捋着白须不动如山,脸上是波澜不起。

    “文和,你可是有异议,说出来!”

    曹操目光看向贾诩,眼神中添了几分警惕。

    回想此前两次南征惨败,这位毒士其实皆曾有过提醒,只是当时他并未重视。

    现下又看贾诩这副表情,不由令他警惕起来。

    曹操既是问到了,贾诩只得干咳几声,说道:

    “臣只是觉得,张飞此人虽乃匹夫,却并非全然乃有勇无谋的莽夫。”

    “况且刘备向来用人有方,若明知张飞乃莽夫,必会为其安排智谋之士出谋献计,岂敢令其独掌一军?”

    “若如此,张飞明知敌众我寡,竟还敢狂妄北出盱眙迎战,莫非是有恃无恐?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曹操背后悄然掠过一道寒意。

    萧和!

    这个令他恨到咬牙切齿,又深为忌惮的名字,瞬间从脑海中划过。

    倘若,刘备安排了萧和辅佐张飞怎么办?

    那可是萧和啊。

    一人之智,可抵十万雄兵!

    刘备又不是没干过这种事,自己跟他对峙,却偷偷摸摸的派了萧和去出奇兵。

    宛城之失,不就是前车之鉴吗?

    曹操负手踱步,沉吟起来。

    荀攸等谋士们,皆也不敢吱声,不敢擅自鼓动曹操战与不战。

    贾诩的提醒不错,同样一支军队中,有没有萧和存在,其战斗力是全然不同的。

    他们谁敢保证,萧和不在张飞军中?

    谁又敢能推测出,倘若萧和在张飞军中,会出什么奇谋诡计,来让张飞有恃无恐?

    踱步中的曹操,脑海中则在飞速的计算着种种可能性。

    楚军的数量,泗水东岸的地形,楚军水军可能的动向…

    一切的一切都已过了一遍,曹操实在是想不出来,在这一马平川的原野上正面交锋,就算是萧和,又能想出什么计谋,能令张飞以弱胜强?

    十万对六万,足足四万的兵力优势啊。

    何况他的魏军,还有近五千铁骑!

    他的士卒,还都是精锐悍勇的北方儿郎!

    论兵力,论兵种,论士卒的战斗力,己军不说是压倒性优势,也称得上是优势巨大。

    这种局面下,什么样的计谋,能扭转乾坤?

    权衡良久,曹操蓦然停止,脸上的忌惮已烟销云散,唯余霸道自信。

    “十万对六万,优势在孤!”

    “就算萧和那妖人也在,孤不信在孤绝对实力面前,他能以阴谋诡计扭转乾坤!”

    “孤令依旧,十万大军拔营南下,孤要击破张飞,一鼓作气踏平盱眙!”